银川教育事业变化翻天覆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的根本,把教育的重要性落到实处,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。解放初期,银川农村小学很少,农民要到扫盲班学识字、学算数,不少农村妇女直到那时才会写自己的名字;几十年来,农村学校越来越多,硬件条件、校园环境越来越好;到如今,通过京银合作,首都带首府,首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滋养着这座西北城市。银川教育事业的变化历程,是中国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缩影。
银川市民李正安今年72岁,他和68岁的妻子蒋凤英是上世纪60年代银川农村教育的亲历者。在李正安的记忆深处,小时候居住的良渠村没有小学,想上学需要步行半个小时到乡上去,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孩子可以去城里读初中。村里很多孩子不上学,尤其是女孩。由于成绩不好,李正安小学毕业后上了一所农业中学,“那时填饱肚子才是关键,大多数家长都不把上学当回事。”李正安说。
上世纪80年代初,村里各个生产队成立了扫盲班,掀起了一股扫盲热潮。据蒋凤英回忆,冬季农闲时,全村的年轻人一到傍晚就集中到一位队员家里,由队里有文化的队员教大家识字,很多妇女带着孩子去听课,她也是其中一员。扫盲班虽会在农忙时停学,但依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。“以前我大字不识一个,后来会写自己的名字,认识了基本的常用字,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。”蒋凤英坦言,有了文化,不仅出门方便,后来她还在银川商城做了20年的小生意,进出货、算账,她很少出过岔子。
李正安说,伴随着扫盲热潮,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,开始重视教育,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,农村也渐渐建起了学校。
5月17日,良田镇的于红花送孩子朱子娇去上学,看着孩子蹦蹦跳跳走进校园,校门外的于红花有些感慨。20多年前,她是金凤区良田小学的第一届学生,当年学校只有四排平房,没有绿树,到处都是沙子,“课间活动后鞋子里都是沙子三亿体育。”于红花说,教室里是木头桌子、小板凳和老式黑板。
让于红花印象深刻的是,几年前,她带着孩子来入学的第一天,就被美如画的校园环境惊呆了,“校园绿树成荫,教室宽敞明亮,教学设施齐全,操场上塑胶跑道柔软平坦……虽然是农村小学,但一点都不比城市小学差,短短二三十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,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支持,离不开我们强大的祖国。”于红花希望,在这么好的环境下,孩子能好好学习,学业有成。
教学上的变化,数学老师马玉龙最有发言权,1997年从泾源搬迁到这里后,马玉龙把自己20多年的青春与汗水全部奉献给了这所学校。“那时候条件简陋,老师们上课只有粉笔和课本。”马玉龙说,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教师备课用上了平板、电脑,现在教学设施更先进了,班班都有交互式电子白板,借着互联网+教育的东风,老师们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,孩子们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,既开阔了视野,也补齐了农村教育的短板。“我带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,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发展,更优越的生活,拔了移民的‘穷根’。”马玉龙说。
自1990年开始,良田小学历经三次更名,学生人数从最初的200名到现在的1048名,从最初的4排平房到现在的5栋楼,教学条件不断提升,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,良田小学成为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大力支持的一个缩影。
在银川,北师大银川学校无人不知,作为首都带首府、京银合作重要项目之一,它打开了银川教育的新篇章。不论是工程建设还是教育教学,都打造了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教育合作样板。
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沈星举作为建设者,见证了学校建设的“银川速度”和“银川质量”,该项目201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,不到一年时间,小学和幼儿园部分就交付使用。2020年6月,该校中学部经过15个月的建设施工竣工,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。“为了确保按时招生,冬季没有‘冬眠’期,我们采用暖棚法施工,在每个单体结构外,裹一层封闭的篷布,搭建成保温帐篷,顶板覆盖三层棉被,楼体内架设火炉,暖棚内温度控制在13℃~20℃,映着红红的火苗,工人们干得更起劲,保证了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达标。”沈星举说,如今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完成招生,校园里书声琅琅,看到大伙的“杰作”成为银川教育的又一标杆,沈星举的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。
借助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平台,该校的师资力量快速提升,教育理念时刻走在行业前列。刚从北京学习回来的初一级部主任王晓波深有感触,此次学习他有幸聆听了来自国内教育大家的专题讲座,同时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共同交流教育过程中的疑难困惑,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学校党支部、校长徐岩涛表示,要用好用活北师大的资源,用好用活市委、市政府的政策,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用之才,回馈党和国家对教育源源不断地投入。
“站位新发展阶段,银川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先行区、建设美丽新宁夏,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,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优质发展,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,争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示范市,同时,不断完善校园治理体系,提高治理能力,为实现‘一高三化’目标提供智力支撑,从而夯实教育在银川品牌,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。”银川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建辉说。(记者 李姝)